7月18日,记者从济源市文广新局获悉,济源市努力打造供需对接、资源整合、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乐园,形成了“三三制”模式,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起点规划,分阶段推进,全方位融合,“三三制”推进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设施建设。建设初期,济源市一方面对基层文化活动场地、设施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派工作人员到江浙等地考察学习;另一方面广泛征求社区意见建议,归纳梳理合理建议86条。按照高标准、实用性、特色性、整合性的原则,济源市结合实际出台了试点实施方案,与各镇(街道)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济源市选择寺郎腰村等7个特色村(居、社区)作为试点,为其他村(居、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参考。一是与原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寺郎腰村等特色村将文化大院、党群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推广室、文娱活动室等统一整合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中,切实发挥整体效益。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如玉泉街道陆家岭居委会、思礼镇范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进行场地设施整合,丰富美丽乡村内涵,让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与地方特色资源相结合。如坡头镇留庄村传承留庄英雄民兵营的战斗历史,大力传承“红色文化”。
济源市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和传播。思礼镇是茶仙卢仝的故里,其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卢仝文化研讨活动,每两个月出一期研讨文集杂志,每年通过现场和远程开办“百姓健康舞短期培训班”“板胡公益培训班”等,提高乡镇文化骨干的业务水平,推动文艺团体快速发展;注重资源整合,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北水屯等居委会、村实现了“六务合一”的功能集成,即党务、政务、村务、商务(阿里巴巴淘宝)、法务、医务等六务合一。
与此同时,济源市在完善组织要素保障、资金要素保障、人员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夯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发展保障。济源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三制”模式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联动余杭会议等会议上作为典型进行经验介绍,在全省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