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股债融资报告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因此,发展直接融资一直为监管层所鼓励,以期改变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当下,发展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更被视为降杠杆的重要方式。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上半年股权融资规模(IPO+再融资)共计5139亿,相比上年同期减少3000亿。内部结构来看,IPO相比2016年同期增3.42倍,再融资规模减50%。同期以非金融企业为发债主体的信用债规模为2.3万亿,约是股权融资的4倍。股权融资占比依旧较低,仅占直接融资的20%。因此,发展股权融资依旧任重道远。
导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7年上半年有238家企业成功IPO,募集的资金规模高达125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3%、342%。同期A股再融资规模为3885亿,相比上年同期下降50%。
2017年上半年收官。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股权融资呈现出与以往数年迥异的景象。
A股市场IPO,再融资以及新三板市场的定向增发共同组成了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的“三极”。21世纪经济报道将通过梳理这三大市场上半年的成绩单,复盘2017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融资格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7年上半年有238家企业成功IPO,募集的资金规模高达125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3%、342%。同期A股再融资规模为3885亿,相比上年同期下降50%。
IPO募资增3.42倍
IPO毫无疑问是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最热的一个标签。IPO关注热度如此之高的真正原因则是,其发行数量达到了近几年高点,融资规模达到了次高点。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有238家企业成功IPO,募集的规模高达1254亿元。
作为对比,2015年、2016年两个年份上半年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93家和68家,而募资规模分别为1454亿和284亿。
可以看出,相比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及筹资金额均增长超2倍,增幅分别为250%和342%。因此,市场认为IPO在2017年上半年迎来了“全盛期”。
背后的原因是证监会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保持的IPO发审常态化政策。“在国内,企业IPO融资最大的制约因素即来自于监管,近五年时间里,甚至出现了2次IPO发审暂停,暂停空档期长达近2年时间。此次IPO发审常态化一改之前监管层受制于股指及舆论的压力,保持了较为完整的IPO融资通道,实属难得。”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指出。
而为了利用好难得的IPO发审常态化红利期,记者也了解到几乎所有券商的投行业务均将重点放在了IPO项目的承销保荐以及拟IPO项目的挖掘上。
而再融资由于加强监管,融资规模有所回落。2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同时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两者双管齐下,直指近几年再融资过度引发的套利和乱象。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A股再融资规模为3885亿,完成发行次数为257次,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
作为对比,2015年、2016年上半年A股再融资的规模分别为5458亿元和7736亿元。同比2016年同期,2017年上半年再融资规模近乎腰斩。
除了A股市场,对于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而言,如今新三板市场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对于目前新三板市场而言,尚未引入公开发行机制,企业绝大多数融资依托于再融资这一渠道。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共完成1449次定增,融资规模达到了598.5亿。
作为对比,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为653.3亿元,完成了1558次发行。在市场更加低迷、利空因素不断积累的情况下,新三板再融资规模和发行次数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出乎市场预料。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规模超越了创业板。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板再融资募集的资金为359亿,这一规模低于新三板市场的定增规模。
而发行次数则充分体现了两个市场的特点。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1449次发行,每次发行的融资额为2470万元。而创业板上半年再融资发行次数为52次,单次发行的融资额为6.9亿元。创业板单次融资额远高于新三板。
如果将IPO同再融资一并计算,创业板2017年上半年的融资规模与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相当。不过,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同主板以及中小板市场再融资规模并不在一个量级上。
再融资或回暖
那么,2017年下半年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又该走向何方?
IPO方面,2017年6月,IPO再次迎来了一番论战。一些市场观点将股指低迷的矛头直指IPO发审常态化。随即,监管层也对市场做出回应。6月开始,证监会每周审核企业的数量、批文发放的速度均有放缓趋势。
从数据来看,整个6月批文发放数量仅有30家,为2017年最少。6月134亿的IPO融资规模也是近半年的低谷。
“毫无疑问,IPO审核节奏有一定放缓的趋势,但这种趋势不是IPO发审端的彻底改变,我认为2017年之所以能够称为IPO大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管层的坚持。这次变化释放的信号也很明显,监管层可以随着市场的情绪调整IPO发审节奏,但IPO闭闸的概率非常小。”观智投资投资总监姜玉蕴对记者表示。
目前,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IPO排队的序列中。如果下半年 IPO发审节奏不出现大幅变化,2017年IPO无论从发行数量还是融资规模来看都将创下近5年的新高。
与此同时,再融资规模可能会有所回升。“市场正在适应新的再融资规则,证监会发布的新政将再融资的市场原有规则、套利空间,尤其是三年期定增的空间彻底锁死。但原有玩法的覆灭并不代表再融资市场被彻底抛弃。现在很多机构又重新将重点放回到再融资市场。”九泰基金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新政出来之前,市场确实有点乱了,大家在参与再融资的时候都是报高不报低,但是通常这种情况是赔本赚吆喝。另外,当时什么样资质的企业都敢再融资。新规下,这些乱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市场开始正常起来,我们近期就发现,一些不错的项目因为上半年再融资市场低迷发不出去,给予了机构一定的折扣。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有比较确定的盈利空间,下半年我们会加大在再融资业务的资金参与规模。”沪上一家以定增业务为特色的公募基金人士向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