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江西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要由2015年的17.4%降至15.5%左右。我省的物流成本高在哪里?降低物流成本又将从哪些方面“动刀”?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开发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这几年我省在物流、基层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巨大,但物流成本总体仍偏高,间接或直接影响了“江西制造”的综合竞争力。

据省发改委统计分析,201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91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占GDP的比率为1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物流成本占据了企业成本的较大比重,又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第三利润源泉”,是我省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去年4月底我省出台的降成本优环境80条政策中,涉及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方面的举措就有11条,仅规范港口、机场、铁路经营性收费项目,就为企业减负10亿元。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首要任务是给物流业“减负”。《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优化环境、保障便利、降税清费、强基补短、互联共享、融合发展专项行动,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加强和规范物流领域收费行为,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和“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

同时,我省将完善对物流业的扶持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充分考虑并统筹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认真落实物流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将免除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

发力多式联运

我省物流成本高在哪里?业内人士分析,高在运输手段单一。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货物运输主要还是靠汽运,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畅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实现多式联运,是物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大多数的多式联运线路运输费用低于公路直达运输费用,成本平均降低约30%。

《规划》提出,要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高效快捷、运输能力强大的协同运输网络。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复苏赣江黄金水道,构建运输量大、成本低的运输网络。

我省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构建相互衔接、互联互通的快速物流通道,形成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港站一体化”,实现铁路货运站与港口码头无缝衔接。加强仓库、堆场、接驳、停车场等转运设施建设,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和兼容性。

在多式联运畅通工程方面,将实施一系列重点项目,如加快建设向塘铁路公路物流枢纽基地、九江港彭泽红光港区综合物流枢纽等一批公铁联运、铁水联运、陆空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基地。同时,加强九江港、南昌港等重点港口建设,开展昌九联运试点,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等船舶运输组织方式。

“互联网+”让货车不再空跑

“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是当前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浪潮袭来,为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动力。《规划》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物流模式的创新,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运输协同、城乡配送等,加强互联网、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只有破除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才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今后几年,我省将大力促进“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发展,整合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类基础和专用物流信息,鼓励政府、企业间的物流大数据共享协作,加强对数据的挖掘应用。建设新一代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实现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货运站等物流节点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行业、园区、企业物流信息平台与国家、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对接,积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物流云平台。鼓励和引导省内互联网平台型物流企业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提高货物运输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本报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