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商业价值如何开发?应有适度“自我经营”。

体坛+特约记者田心报道

时下什么最火?娱乐圈。大咖明星出演电视剧都已经按单集来收费,常常一部戏下来,收入千万不足为奇。

曾有一位奥运冠军对此就曾忿忿不平,“奥运冠军里,同样有长得帅的,有唱歌唱得好的。可歌星,演员能当奥运冠军么?”话语背后,是奥运冠军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难被社会真正发掘和开发的现实。

奥运冠军心里不满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常人无法想象。漫长青春里日复一日的汗水,强忍伤痛折磨的坚持,在高手环绕的奥运赛场上层层突围。金牌背后,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个人超强竞技能力的例证。

再看看时下,能享受跟娱乐明星“同样待遇”的奥运明星凤毛麟角。张继科算其中之一,完全社会化和娱乐化的操作,让这位大满贯冠军得主在娱乐圈里自由游弋。800万呼风唤雨的粉丝也证明了他有着别的奥运冠军无法比拟的影响力。有如此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之后,张继科的工作室去年就应用而生,专门为他打理这些不太擅长的事务,能让他不耽误日常训练。如此以往,良性循环。

除了张继科之外,其他奥运冠军呢?比如里约夺冠的中国女排姑娘们,比如“美少女”傅园慧。但她们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未必与他们的付出亦或者说跟他们的人格魅力相匹配。人们总是热闹于傅园慧的表情包,总是又在讨论她又出了哪些搞笑的段子,但商业价值方面的开发,受各方面原因的制约,不是一路平坦。

有时,奥运冠军们也会有困惑,“为何我拿了金牌,还是不红呢?”可他们对如何红,也是“一头雾水”。没错,自我推广可从来都不是他们的强项,毕竟,还需要延续职业生涯的他们的任务是训练,是比赛。这是万物之本,不能倒置。

李娜2011年拿到第一座大满贯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换教练,改技术,终于在2014年年初征服了墨尔本。显然,两座大满贯冠军在手,她在中国体育界的地位无人可撼动。这个例子也说明,要想获得超高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要有绝对说服力的成绩才是第一位的。

退役了的吴敏霞在博鳌体育论坛上表示,自己退役后的关注度并没有减退,这当然与自我推销和经营有关。而不是退役后,就“不知归处”再无踪影了。

学会适度的“自我经营”,而不是想当然地觉得“我是奥运冠军”便万事大吉。将自己的擅长之处让外界更好地了解,自我价值也才能一点点体现出来,这样才会在翻涌的时代里找到自己恒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