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奏响的是劳动的赞歌,既是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享受国家荣誉的辉煌时刻,更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劳动精神的精华——劳模精神的极好契机。劳模始终是民族的脊梁,劳模精神始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劳模精神是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

马家钦老师不忘初心,不断续写舞蹈艺术新篇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为新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了新时代舞蹈家的独特风采。传承国粹经典,弘扬民族文化,本文特别报道中国昆舞创始人马家钦老师。

马家钦,生于1944年7月,江苏苏州人,中国昆舞创始人,国家一级编导。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师从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章民新等。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昆舞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曾任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首任院长、苏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歌舞剧院副团长、江苏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职。

她是真正的舞者,血液和灵魂都随着舞蹈舞动;她是创新的能手,继承传统,用哲理和诗化的表现手法让中国古典舞增加了昆舞这支新军。她说:“我是一个舞奴,一生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只求在故乡这片沃土播种我眷恋的舞蹈之花。”她就是马家钦,一位独领风骚的江南舞才。

马家钦(领舞者)在给苏州市歌舞剧院第一批接受昆舞语言训练的演员进行排练

马家钦小传

马家钦,1944年7月,出生于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苏州。1961年,参加南京空政文工团,成为舞蹈演员。1976年,担任苏州市歌舞团(苏州市歌舞剧院前身)舞蹈编导,创作成果颇丰。

马家钦参军留念

20世纪80年代,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深造,师从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章民新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1990年,在南京、苏州举办个人舞蹈作品专场《拾贝录》。1991年,应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元宵文艺晚会的舞蹈编导。之后,又应邀担任文化部春节晚会的总导演。2003年,萌生大型舞蹈诗《昆韵》的创意,经过认真学习和体验,科学地建立了昆舞语言体系,并为之钻研20载。

1990年,贾作光为马家钦舞蹈作品专场《拾贝录》题词“江南舞才,独领风骚”

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昆舞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曾任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首任院长、苏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歌舞剧院副团长、江苏省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职。曾受聘担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舞剧文华奖、全国舞蹈大赛舞剧观摩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委,中国舞剧舞蹈诗评审委员会委员。

马家钦旧照

凭借多年来的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主持的课题“昆舞的生发与本体构建”获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出版了《昆韵流芳——中国昆舞学术论文集》《虞美人——中国昆舞的破茧之旅》《中国昆舞本科教材》《昆舞教程》《激情演绎这方水土》等著作;发表了《昆舞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论文。

2019年11月,“东方之凤——中国昆舞艺术展”开幕式暨《中国昆舞本科教材》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在艺术实践方面,亦是硕果累。运用江苏民间舞的元素创编大型舞剧《五姑娘》,获全国首届舞剧大赛优秀编导奖、编剧奖;创编的独、双、三人舞《鬼妹》《绣娘》《游山塘》《小鱼儿》《稻草人》等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提炼了鸟虫篆的精粹,创建了鸟虫篆的象形舞姿108例,创编了大型舞剧《干将莫邪》,获全国艺术节编导金奖;提炼了昆舞的优质基因,以“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理念创建了昆舞的语言构架,用昆舞的语言元素创造了大型舞蹈诗《昆韵》、昆舞诗剧《虞美人》、昆舞剧《嫦娥奔月》、昆舞《五指莲花兰》等昆舞作品,在全国性舞蹈比赛及国外诸多赛事中屡获大奖;举办昆舞专场演出“昆舞独韵”以及昆舞诗《谁不忆江南》。

昆舞诗剧《虞美人》剧照

昆舞《五指莲花兰》剧照

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勇攀高峰,德艺兼修,屡获嘉奖。曾获国家文华编导奖、编剧奖,全国编导艺术特等奖、一等奖,高校艺术美育突出个人贡献奖、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特殊贡献奖,江苏省文联艺术贡献奖,江苏省德艺双馨奖,江苏省文联“名家名作”奖,中国舞蹈艺术“卓越贡献舞蹈家”称号,“江苏省2014中华文化十大人物”称号。

小学生为马家钦(右)献上红领巾

昆舞创化发展历程

何为“昆舞”?顾名思义,它是昆曲中的舞蹈衍生物,是古典文化内涵深厚的、以昆曲的“唱”“做”艺术为素材而创造的舞蹈样式。

昆舞充满对当代的思考,是今人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的结果。当21世纪的人类文明开始步入新的“文艺复兴”轨道时,昆舞这种统合古今、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存在与中兴、发达的价值。纵观昆舞20年来的创化发展历程,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昆舞《情醉三月天》剧照

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6年,昆舞创化的初始阶段,首要的任务便是从传统昆剧表演艺术中挖掘、提炼与整合昆舞元素。以马家钦为首的实验团队在经过两年多的深入学习、采访调研、消化吸收和反复论证之后,主要从大型舞蹈诗《昆韵》创作、演出的舞台呈现角度,初步规约了昆舞形态特征(含、沉、顺、连、圆、曲、倾)、体动韵律(上、下、平、入、推、拉、延)和审美心境(雅、纯、松、飘、轻、柔、美),并以21字诀形式予以归纳,同时创化出昆舞的基本手式(五指莲花式)、手位(背、掌、推、拉),以及可无限延伸的运动空间概念——“27点位”。这一时期,苏州市歌舞团排练场上的训练内容,实际上已经为后来课堂教学的“风格性训练”奠定了基础,也可说是迈出了昆舞语言体系建构的开创性一步。

马家钦(左三)与昆舞语言构架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合影

第二阶段,2007年至2013年,昆舞创化的发展阶段,即从早期的以创作、演出为主的“两结合”实验,转向教学、科研、创作、演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模式和运作机制实验。2007年3月,昆舞教研实践基地在南京艺术学院建立;同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正式成立,马家钦教授被特聘为首任院长,昆舞自此被纳入专业艺术教育体制。这一阶段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2009年首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二是2013年第二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的召开。

马家钦(前排右四)与南京艺术学院昆舞本科毕业生合影

第三阶段,2014年至2018年,昆舞创化进入相对成熟的黄金期,其教学、科研、创作、演出“四位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模式终于使它迎来收获的季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昆舞本科教材》一书于2017年完稿,它是迄今为止编写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本昆舞教材,为昆舞学派的专业艺术教育奠定了稳固的基石。二是2017年12月昆舞剧《嫦娥奔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获得圆满成功,演员均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舞专业本科班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舞剧以独到的昆舞特色语言为观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享受,真正展现出昆舞的艺术品格和审美特质。

马家钦带领昆舞剧《嫦娥奔月》的演员们谢幕

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的意义,既体现了昆舞人在创化过程中的循序渐进,也彰显出昆舞人的锐意进取与不懈追求。

经由实践和教学的双重打磨和检验,以及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学术论证,昆舞在实践与理论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发展,日臻成熟,已成为中国古典舞四大流派之一。

2017年6月9日,中国舞蹈家协会昆舞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名家漫谈马家钦

(一)

马家钦的机遇和幸运在于,她立足于苏州这片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壤,瞄准了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其舞蹈又未被充分开掘的昆曲,并且有条件总结前人半个世纪以来复兴古典舞的种种经验与教训。所以,昆舞的起点无疑是比较高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它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另辟蹊径。但机遇从不拜访无准备之人。马家钦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她具备一个专业舞人对昆曲艺术的独到眼光,而且在于她通过长期的认真学习、研究,获得了丰厚的积累,最终以创造性的思维、智慧,成就了今日富有灵性的昆舞。

——资华筠

(著名舞蹈理论家)

马家钦(前排左)与资华筠(前排右)、许薇(后排左)、陈思颖(后排右)在一起

(二)

自称舞奴赤子怀,劫波渡尽昆韵来。绕指化柔百炼钢,襟怀可钦史流芳。

马家钦是个真正具有浓郁诗人性情和艺术天赋的舞蹈大家。对于学术问题,她有着诗人般的细腻敏感,有着奔流到海的激情;在昆舞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中,她也有着率性的天真与执拗。作为与古典舞其他流派竞速的独行者,马家钦所创造的昆舞根植于传统,不为视觉上的繁复,实为简单中寓有复杂。

——金浩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中国舞协昆舞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3年12月,第二届中国昆舞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行,马家钦(左)与金浩合影留念

(三)

对于马家钦先生,我深表钦佩。在她身上,我看到了艺术家精深的艺术造诣、高尚的艺术情操、执着的艺术追求,更看到了她无穷的创造力。在十多年前,那时我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马家钦先生就向我谈了编创昆舞的设想,我当即表示赞同和支持。其实这个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但马家钦先生认准了的事就会坚决去干,一干就是十多年,终于取得了成功。现在,昆舞已跻身于中国古典舞流派,其他舞种都是历史上的传统舞蹈,唯有昆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独创的。

——章剑华

(江苏省文联主席,一级艺术监督)

(四)

花开姑苏植根深,

心系吴地抒舞韵。

袅袅乡愁割不断,

岁岁苦练勤耕耘。

马家钦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这样说:她真诚单纯、直白善良,是一位一生执着、坚强的女人。如果她是一支剑,那便是在沧桑的岁月中磨炼而成,既能划出美丽的弧线,也能刺穿坚硬的外壳。如果说昆剧是吴文化土壤里长出来的一棵高雅的艺术之树,那么昆舞则是昆剧这棵艺术之树上的新枝新叶。昆舞的魅力在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艺术大写意的呈现,是传统与当下的交汇。

——戴晓权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

马家钦(中)与挚友殷亚昭(前排左)、朱军(前排右)、戴晓权(后排右)、孙承骅(后排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