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普遍看来,民营健康体检正迎来最好的时刻。一方面,国内健康体检蓬勃发展。有数据显示,健康体检人次从2011年的3.44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75亿人次,占总人口的42%,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
另一方面,民营健康体检的竞争格局大势已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 美年健康 拿下慈铭体检,结束三足鼎立之争,阿里又强势入局,终结美年健康与爱康国宾的激烈厮杀,将两者双双揽入怀中,成为民营体检毫无争议的“掌门人”。
一场疫情更是将全社会对医疗健康的重视度再拉上一个新档次,行业龙头之一的美年健康自然也备受市场期待。
但令市场咋舌的是,此时的美年健康却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25亿元,同比增长0.79%,净利润亏损8.66亿元,同比下降205.58%;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10.35亿元。
6月8日晚间,美年健康回复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就2019年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财务费用大幅增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等备受质疑的问题进行解释。
而不管如何解释,美年健康快速扩张导致入不敷出,大肆并购留下业绩隐患等问题,还是显露无疑。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其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预计亏损6.5~8.5亿元。美年健康正迎来自己的“至暗时刻”。
激进扩张,业绩变脸
公开资料显示,美年健康主营健康体检服务,2004年成立,2015年作价55亿元借壳“江苏三友”成功上市。
高溢价对应的是高业绩承诺,美年健康实际控制人俞熔承诺,2015~2018年,公司经审计合并报表口径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数分别为2.23亿元、3.31亿元、4.24亿元以及4.88亿元。
基于此,美年健康选择了快速扩张。一方面,公司大肆并购,据媒体报道,自借壳完成后,美年健康收购了预计不少于40家公司的股权,这其中,就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慈铭体检,一跃成为民营体检市场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公司扩大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增设机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美年健康在全国294个城市开设了703家体检中心。
这极大地刺激了业绩。2015~2018年间,美年健康实现扣非净利润2.26亿元、3.49亿元、5.02亿元和5.50亿元,累计达到16.27亿元,完成率111%。
但好景不长,承诺期刚过,美年健康的业绩迅速“暴雷”,由稳定增长转为巨亏。仔细翻阅年报及公司对上交所的问询回复,不难发现,其主要原因还是“激进”扩张遗留下的“隐患”逐渐显露,慈铭体检、美因基因等均成为拖累。
为何行业蓬勃发展,公司营收却停滞不前,净利润甚至出现巨亏?美年健康指出,受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影响,2019年部分体检中心利用率不足,同时市场新投入体检中心又增多,导致业务受到分流影响,未能有效扩大产能,带来各商誉资产组的减值压力。
其中,慈铭体检和部分地区公司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10.47亿元。但即便剔除上述影响,美年健康的净利润转正,仍与过去的平均盈利水平相差甚远。
值得一提的是,过多并购带来的高额商誉仍然是悬在美年健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17年,公司商誉激增469.86%,2019年中报,商誉达到51.29亿元,如今,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后,商誉余额仍达到41.04亿元。
此外,除了业绩滑坡、商誉高企,美年健康还面临着财务费用攀升,资产负债率也不断上升等难题。2019年,公司财务费用4.38亿元,同比增长78.12%。截至2019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分别为23.09亿元、11.83亿元和13.68亿元,合计金额为48.6亿元。
内控堪忧,市值缩水
事实上,与短期的业绩困境相比,投资者更在意的是,近年来,美年健康频繁爆出内控等方面负面舆情,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更为“致命”。
2018年7月,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一位前员工在自媒体发文称美年大健康存在大量使用无资质医生、癌症漏检等情况,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多地密集爆出美年健康频繁违规的事情。据美年健康当月回复深交所的公告中显示,其拥有控股体检中心230家,其中14家在2013年至2018年,因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等问题受到处罚并已经完成整改。此外,美年大健康另有5家体检中心因涉及无证上岗,放射诊疗许可等问题受处罚被媒体报道过。
而近日,上交所的一纸监管警示函,更是将美年健康“卷入”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安翰科技涉嫌欺诈发行一事的细节公之于众。
安翰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美年大健康系安翰科技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安翰科技来自美年大健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1.00%、73.50%和76.27%。美年大健康的实际控制人俞熔通过中卫安健持有安翰科技3.6013%的股份。
上交所经现场督导查明,2016年10月,中卫安健与发行人签订增资协议约定,美年大健康承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向安翰科技采购15万颗胶囊胃镜产品,并开展不少于100家门店的合作。而安翰科技招股书中未披露中卫安健增资协议中约定的美年大健康承诺采购等事项。
安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吉朋松还与美年大健康某高管存在大额资金往来。该高管曾于2016年5月3日向吉朋松转账1150万元,并备注“1%股权款”。而保荐代表人遗漏对发行人实际控制人相关银行账户的核查,导致未能充分关注到发行人实际控制人与第一大客户高级管理人员大额资金往来等异常情况。
安翰科技的科创板“梦碎”,美年健康又陷入经营困境,或许是预见了接下来的艰难,俞熔选择了为美年健康引入重要股东阿里。
2019年10月25日,美年健康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以及其他股东拟向阿里网络、杭州信投和上海麒钧分别转让公司5.58%、5.24%、5.34%股份,转让价均为12.01元/股。
而交易完成后,美年健康实际控制人俞熔及一致行动人套现72.65亿元,阿里系则成为美年健康的第二大股东。
阿里的“接盘”也被市场视为美年健康的重大利好。但目前来看,尚未能一改美年健康的困境。受业绩巨亏、舆情缠身等因素影响,美年健康股价下滑,截至6月10日,公司股价报收11.66元/股,市值为450亿左右,股价已低于阿里的入股价格,市值较之2018年高峰期的700亿元市值,也已大幅缩水。
事实上,阿里对大健康领域的非常重视,自从2014年收购中信旗下二十一世纪并更名为阿里健康以来,相关业务已扩展至医药自营、医药电商平台、消费医疗业务、追溯业务和其他创新业务等。马云还曾在公开场合表态,下一个能超过他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
而对于阿里来说,美年健康的数亿业绩亏损或许还无足轻重,但如果继续保持着这种态势,发展战略的失误难以弥补,内控管理的风险难以控制,只怕后续的境况也难以预测,毕竟阿里手中的筹码并非只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