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2日,笔者从重庆市彭水县获悉,近年来,善感乡因地制宜,依托当地区位实际,狠抓油茶、猕猴桃、核桃、柑橘、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随着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点亮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希望。
优质猕猴桃
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10月14日,在善感乡桂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当地村民和游客正在采摘猕猴桃,热闹非凡。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看着猕猴桃簇拥在藤蔓上,天意猕猴桃基地合作社负责人王晓琼高兴不已。她说,今年她种植的100亩猕猴桃预计采收5万余斤,收入30多万元。
村民正在善感乡猕猴桃基地采摘猕猴桃。赵勇摄
“看着合作社收入好了,我们也跟着高兴了。”当天,参加合作社采摘的村民田芬说,今年,她在猕猴桃基地务工的收入将近15000元。“农忙时在家忙农活,农闲时来基地上班,安逸得很。”
像田芬一样,能在家门口就业,放在几年以前,是当地村民完全难以想象的事情。
受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等因素的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一直滞后。以前,这里的大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村民,只能种植玉米、黄豆等传统作物,收入有限。
村民正在分拣装箱猕猴桃。赵勇摄
2011年,善感乡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发展500亩猕猴桃,改变了产业发展方式,盘活了土地资源。
产业壮大了,村民也乐了。当地群众除了流转土地有流转费收入之外,还进入基地务工,当地村民的收入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转变为多种途径、持续增收。
如今,猕猴桃成为了“摇钱树”。“ 善感乡500亩猕猴桃喜获丰收,总收入120万元。”善感乡宣传委员廖皓说。
万亩油茶
为老百姓建起“绿色银行”
善感乡石盆村建卡贫困户董纯志,今年74岁,家里种植了13亩油茶。
董纯志说,一直以来,他都以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以前土地种得多,天天忙不停,就是日子很难好起来。”谈起以前的日子,董纯志直摇头。
2010年,石盆村发动村民种植油茶。很多村民都心存顾虑,不愿意参加油茶种植,董纯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就怕种出来没有收益,空忙活!”董纯志道出了其中原委。
村民正在管护油茶。赵勇摄
为了提高村民种植油茶的参与度,村组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发动群众种植油茶。同时,村上通过组建合作社、引进企业等方式,流转村民土地规模种植油茶,以示范带动的方式种植油茶。
2012年,董纯志在村组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的情况下,答应将自家的13亩土地流转给企业,全部种上了油茶。“看到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我也就有了信心。”
“现在政策这么好,我要加劲干。”董纯志说,2017年到2018年,他的油茶每年收入近万元。“收入好了,日子也好了,房子也建漂亮了。”
“石盆村共种植了近万亩油茶,其中4000多亩投产,今年预计产值200多万元。”石盆村支部书记冉成兵说。
看着昔日的荒坡变成一座“绿色银行”,看着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冉成兵高兴不已。他说:“油茶产业的发展,不仅让群众有了增收渠道,更加增强了村上带动群众抓好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乡村旅游
让老百姓端上了“金饭碗”
周家寨风光旖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这里山水相融,犹如一幅魅力的山水画卷,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乌江画廓上。
技术员正在指导村民管护油茶。 赵勇摄
一年下来,周家寨村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上万人次。
游客来了,旅游火了,村民乐了。村民董伟开办的周家寨农家乐,是当地第一家农家乐。董伟是当地最早吃上“旅游饭”的人。说起这几年农家乐的收入,董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我家的农家乐地理位置好,就处在乌江边上,很多游客都愿意来。”董伟笑呵呵地说,每逢节假日,客房都爆满,今年收入了20多万元。
截至目前,整个周家寨村成规模的农家乐接近10家。不少村民走上了旅游致富的路子,端上了“金饭碗”。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农产品也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远销各地,村民又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来这里游玩的游客,都喜欢这里的土特产,不少村民因地制宜,把土特产、农产品推销出去。”董伟说,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发展。
近年来,善感乡周家寨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修建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园……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逐步实现了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