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搭乘互联网发展快车,会释放出怎样的效应?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在21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上表示,数字化转型适用于互联网慈善事业发展,不仅表现在筹措资金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每个人的认识。这一颇具潜力的工具,可极大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更多场景选择 互联网慈善方兴未艾

有充分数据佐证,互联网公益慈善日渐成为现代公益慈善的重要形式和鲜明特征。近年来,我国通过互联网募集善款的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水平,规模在2018年已超30亿元。在2019年上半年,我国有52.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公益慈善。

一对一捐、行走捐、阅读捐、积分捐……各种新颖的慈善捐款形式方兴未艾,创新的场景层出不穷,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提出更多选择,也提高了慈善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说:“互联网和公益慈善的集合,催生了互联网公益慈善平台,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将个体、零散、碎片化的公益慈善资源汇集在一起,为实施各类公益慈善项目提供了更多资源,创造了更大空间。”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也表示,由不能到能,是互联网带给残疾人最直接的变化。互联网帮助行动不便的残障者突破空间移动限制,改变听障和视障人士信息交流的方式,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甚至能让智力障碍者增强社会适应和交往的能力。

更加“处处可为” 公益让互联网善心普惠

用创新驱动公益普惠发展,让公益“人人关注、处处可为”,广泛传播公益慈善的价值理念,是互联网叠加公益慈善而产生的更深远影响。

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说,互联网赋能公益,公益让互联网变得更加温暖。其最大推动就是让公益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日常的一类生活场景。

程凯也认为,互联网消弭了残健之间的交流鸿沟,模糊了障碍的界限,促进了残疾人全面发展,推动平等和融合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

今年,腾讯公益平台举办的“九九公益日”活动创下了4800万捐款人数、17.8亿元捐款的新纪录;利用数字化资源,百胜中国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捐一元”项目已持续展开12年;2016年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推出的“头条寻人”,至今已找到11400多名失踪人口……各企业、慈善组织和各类慈善项目以零距离、零时差地到达各个终端,创新数字化手段,让公益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更规范化发展 持续传播爱和正能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在此间表示,互联网为公益慈善事业插上了翅膀,让公益慈善更广泛、更高效、更透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前景。他还提出四点倡议,即以人类福祉为已任,促进共享共治;以网络普及为基础,推动普惠发展;以技术赋能为引领,繁荣网络公益;以信息服务为纽带,助力精准扶贫。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倡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在慈善公益领域的应用,特别要增加一些省市一级的平台,为小微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提供方便。“我们要下沉、下深,把资源向基层延伸,从而更好动员社会资源。同时,对社会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加强监管和服务,使慈善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