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有三个特征与高等教育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第一个特征,中国的创造活力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将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中国的基础研究以及前沿性基础研究将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关键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都将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

第二个特征,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将更加流畅。到最近20多年,我们把所走过的路置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才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显示出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第三个特征,中华民族将更加深度地融入世界。把我们所走过的路置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就会看到,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丰富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丰富了人类精神生活的内涵。

把握好新时代的以上三个特征,我们就更能够认识到新时代发展高等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把中国推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我国的数学、化学和工程等学科呈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而且还积累了不少激活高等教育创造活力的经验,如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实行重点突破、必须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和学科协同。但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使命相比,还远远不够。

高等教育还需要聚焦新时代。衡量高等教育办得好不好,既要看它出现了多少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多少原创性的技术发明,多少改变人类存在方式的技术手段,产生出多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也要看高等教育如何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使命。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道,构成了大学的四项重要使命。关于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坚持文化育人的根本理念,需要加强对文化传承创新事业的科学研究,需要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化责任与文化情操。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呼唤,已经从大学内部延伸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展开。它既需要我们对中国道路的历史文化根基有深刻的研究,更需要我们从历史上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学术认同中吸取智慧,建立起今天的价值认同与传统价值认同的联系,还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视域之下,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可能作出的贡献。

高等教育还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充分展示自己。中华民族正越来越接近伟大的复兴,同时,世界文化正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多样化发展的深刻内涵的全面揭示,尚有待于我们的理性自觉和文化发展道路的拓展。更加重要的是,只有当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方案”越来越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呼应,并落实为国际社会愿意共同遵守的制度,产生实际效果,中国道路的世界价值才会充分彰显。高等学校是探索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这方面不能无所作为。各高校更要在全球国际化过程中找准贡献点,发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声音,提供中国思考、中国思路。在这个点上能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能不能提供一些思想方面的、学术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帮助,关系到一所大学能否在国际事务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对中国高等教育道路要有高度的自觉与自信。能否回应好新时代的新要求,这一回应是否精彩,关键是要看有无良好的精神面貌,对中国高等教育道路有无高度的自觉与自信。20世纪,中国大学对“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精神”提出了独特的解读:我们坚信学术自由离不开民族的独立自由,离不开国家战略的自觉实践,更需要民族文化的高度自觉。这种将学术自由、独立自主与追求国家富强、人民福祉、文化复兴相结合的理念,始终贯穿在20世纪中国大学的办学实践中,是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真正精神传统,是20世纪中国大学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真正动力。今天,我们需要认真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精神,并赋予新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