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戏骨版《红楼梦》有人迷失 评:学习比名气重要

小戏骨版《红楼梦》有人迷失评:学习比名气重要

  候场时,“小戏骨”们往往就坐在地上休息。(右一为刘怡麟)

  一部小戏骨版《红楼梦》 有人清醒有人迷失

  戏再火,也不能耽误学习

  本期策划 王琪鹏

  一部小戏骨版《红楼梦》,让一群十岁左右的萌娃出了名。在网上一边倒的赞许声中,担任主演的几位小演员曝光率大增。戏“火”了,人“红”了,导演潘礼平却希望能给过热的关注度降降温。

  张燕(化名)是一位“小戏骨”的妈妈。看到网上充斥的溢美之词,她有些不太适应,担心这样会“捧杀”了孩子。她甚至教育孩子:“你离童星还差得远,你就是个普通的小孩。”

  8岁的刘怡麟在小戏骨版《红楼梦》中扮演“吴新登家的”。

  回归学校的“小戏骨”

  “十一”假期之后,三年级小学生刘怡麟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今年7月,刘怡麟参加了小戏骨版《红楼梦》的拍摄,并在其中饰演“吴新登家的”和“尤氏”两个角色。突然有许多陌生人围上来问长问短,小姑娘有些不太适应:“我还不是明星呢!”回到学校,刘怡麟依然认真听讲,刻苦练功,与拍戏前没有什么两样。

  刘怡麟今年8岁,来自甘肃兰州。端午节前的一天,张燕在微信群里看到了小戏骨版《红楼梦》招演员的消息,便给女儿报上了名。“要求是学过戏曲、有表演经验,身高在1米35到1米40之间,我家孩子正好符合。”

  端午节后,北京一家少儿影视机构的老师发来了两段视频。这些视频是87版《红楼梦》的片段,老师要求报名的孩子模仿里面的角色,录成视频后再发回来。看过小怡麟的表演视频后,正在湖南的导演组很快发来了通知,让她去长沙试戏。“我们跑了两趟,终于获得了演出机会。”

  张燕说,女儿很喜欢小戏骨系列作品,最初设想是演大观园里的小姐或者丫鬟。不过,试戏完毕,导演组给她定的角色是“吴新登家的”,年龄偏大。小姑娘一开始不太情愿,张燕便鼓励她:“这个角色你要是能演好,别的角色你都能演好。”恰巧,此时“尤氏”一角的演员还没有定下来,导演组看她气质相近,便让她一人出演了两角。

  张燕对这个结果足够满意。虽然女儿不是主角,台词也不多,拍摄时,她专门请假,在剧组陪了女儿一个月。播出时,她又激动地看了好几遍全片,还把有女儿演出的片段都截取了下来。即使是一个模糊的侧脸,她也精心地进行截图。在剧中,“尤氏”这个角色没有台词,只是一个陪衬的“绿叶”,张燕依旧乐此不疲。她单纯地觉得,只要孩子喜欢,家长就应该全力支持。

  “小戏骨”是用汗水炼成的

  “我们只是希望她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张燕说,当初送女儿学京剧,只是因为发现她有这方面的天赋,模仿的动作和眼神儿都挺像那么回事儿。由于并不是梨园世家,张燕也不知道上哪儿去找老师,就直接跑到当地的京剧团去打听。一位退休的京剧演员答应教孩子,但一见面却吓了一跳。“孩子太小了,当时只有3岁。”张燕形容,那个时候女儿是“坐在老师腿上”学京剧。

  在拍摄《红楼梦》之前,绝大多数“小戏骨”并没有接触过原著。试戏时,小怡麟模仿的是“周瑞家的”,因为记不住大段台词,急得直哭。张燕问女儿:“你如果觉得太难,咱们就不拍了。”这一番退堂鼓起到了“激将”的作用,小怡麟答道:“不行,我一定要拍!”

  严若碧是北京一家少儿影视培训机构的指导老师,她对这对母女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在挑选小演员时,需要家长上传孩子的表演视频,许多家长虽然也传来了视频,但都是敷衍了事。而这对母女对这件事就特别重视。“晚上10点多我们要求重拍,家长说孩子已经睡了,等早上再录。第二天一大早,新的视频就发过来了。”她说,导演组的要求非常高,一个动作不到位就要重来。这对母女就一遍一遍地录视频,不厌其烦,直到导演组满意为止。她被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打动:“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小孩子演大人戏,最难把握的就是“年龄感”。为了让女儿演出“婆子”的感觉,张燕拿出原著讲解角色,甚至亲自给女儿做示范。吃饭的时候,逛街的时候,她也会让女儿演一段。慢慢地,女儿的表演越来越自然了,终于实现了“一条过”。

  真正让张燕刮目相看的是,小戏骨版《红楼梦》虽然是“儿童剧”,但剧组对所有小演员都是按专业演员的标准来要求。这部剧的拍摄是在7月份,横店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4℃,孩子们穿着冬天的服装,身上起了疹子,却没人撂挑子。在拍“元妃省亲”时,好几场都是夜戏,小演员们晚上8点多钟开始进场,一直拍到天亮。散场后,小演员们回到住地休息,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又要开始化妆准备新一轮的拍摄。

  “参加完这次拍摄,孩子提高了不少。”从横店回来,女儿更有自信了,比同龄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这让她很欣慰。

  学习比“名气”更重要

  张燕介绍,女儿在学校里是“文艺骨干”,学习也非常优秀。上个学期,她有两门考试考了100分。即使因为参加演出不得不请假,回到学校的第一件事也是要她把课程补上。

  严若碧告诉记者,在“小戏骨”系列的拍摄中,许多小演员都是带着作业进组的,一边做作业一边拍戏的情况很常见。家长们仿佛达成了一个共识:戏再“火”,也不能耽误了学习。

  “拍戏给孩子带来的名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综合能力。”严若碧说,这个“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统筹时间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小戏骨”们一生受用的。小戏骨版《红楼梦》导演潘礼平告诉记者,小演员们在剧组也没有放松学习,他们都有家长陪同,还有剧组的实习生为他们辅导,整个剧组就像军营一样,张弛有道。

  潘礼平说,大部分家长都是抱着让孩子提高能力、增长见识的目的来拍摄,一开始并没有让孩子当明星的想法。只是这部剧走红之后,外界的反响比较大,一些家长才开始有了这方面的念头。他非常反对家长的这种想法:“孩子这么小,当什么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小戏骨版《红楼梦》中还有许多群演,这些群演也都是8到12岁的孩子,他们不但比不上演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主角,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只能在片尾字幕中出个名字。不过,这群孩子的家长却更加淡然,有的家长用抠图软件把自家孩子从“人墙”中抠出来,还发了朋友圈:“范冰冰也是从丫鬟走过来的。”

  严若碧说,参加拍摄的小演员几乎没有片酬,有的甚至连食宿也是自己负担,这对家长的考验比较大。“这部戏要求‘颜值’,又要自己花钱,还要耗得起时间,需要家长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家长不能迷失自己

  严若碧提醒家长,“小戏骨”火了之后,往往是家长先迷失了自己。“孩子很单纯,得失心、虚荣心都没有那么重。”但家长浮躁了,孩子也会跟着浮躁。

  她曾经带过一个小演员,待人非常有礼貌。后来,这位小演员有机会与一线女星配戏,再次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了。她认为,这是家长的引导出了问题。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小演员“出名”之后,应该先给家长上心理辅导课。

  潘礼平也表示,他拍“小戏骨”系列,是提醒小演员们要做真正的“小戏骨”、“大戏骨”、“老戏骨”,而不是为了出名,当明星。“目的性太强,没有平常心,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同时,他认为这些小演员年龄太小,现在谈当明星还为时过早。

  张燕对潘礼平的观点十分赞同。她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事物要去接触、学习,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定位,让孩子去搞什么追名逐利的东西,扼杀他们的天性。“参加拍摄仅仅就是人生的一次经历,不是孩子的全部,孩子的理想和未来应该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

  她说,她从来没想过把女儿培养成为“童星”。毕竟,女儿只是小学生,走出“红楼”,她还是个孩子。

  本报记者 王琪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