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10时,82岁的宋根兴在子孙的簇拥下,笑得合不拢嘴。他的身后,是拉着大红色开业横幅的梦花街馄饨店。
中华路上的新店距离梦花街老店虽只有1.2公里,但这条开业之路,老宋全家“走”了540多个日夜——2015年8月的一天,登上电视节目《梦想改造家》的梦花街馄饨一夜爆红,但却因有人举报其无证照经营,被责令停业。
此后,由于房屋性质不符合开设餐饮要求等各种原因,老宋一家迟迟未能办下证照,梦花街馄饨只能在一片惋惜声中闭门谢客。如今,梦花街馄饨中心开业,对于小型餐饮店的发展和监管,带来怎样的启示?
成本高,阻碍正规经营
“居改非”是严令禁止的行为,但这只是开在弄堂里的梦花街馄饨无法正规经营的原因之一。关键阻碍还是租金。梦花街周边地段正规商铺月租动辄数万元,馄饨店属小本经营,生意要是不好,连租金都不够支付,风险太大。
老宋一家也考虑过远一些的门面,看了不少,但没有一个满意的,要么太偏,要么太贵。转机发生在去年11月,黄浦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和餐饮企业主动找上门,征求梦花街馄饨重开的意见,表示愿意提供帮助。对宋根兴来说,这是意外之喜。
此后,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帮忙物色和推荐合法经营场所,并为梦花街馄饨的合法化经营提供指导;餐饮企业则出资与梦花街馄饨合作设立公司,并办理餐饮服务许可,同时承担新店大部分租金。宋根兴透露,合同签了两年,现在他们家每月只需支付7000多元的部分租金,就能心无旁骛地做正规生意了。
不备案,有证照更踏实
2月9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发布了《上海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明确,对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但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上海将实施临时备案制度。办法出台后,许多人想到了梦花街馄饨:只是做馄饨,并不产生油烟、异味、废气,这样的业态如果取得证照经营有困难,可通过备案制“放活”。
不过,在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张芹看来,即使是梦花街馄饨,也只有取得证照经营这一条路。根据相关办法,除了不得经营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高风险食品、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食品之外,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还不得跨门和占道经营,且其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要能够适应其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即使是这样的要求,“弄堂馄饨”也很难达到。
在老宋一家看来,直接取得证照经营,活得更加踏实。宋根兴的小儿子宋龙辉指着挂在店堂入口左侧墙壁上的营业执照说:“我是法定代表人,三个姐姐是股东,企业名称就叫‘梦花街壹玖’,用来纪念在梦花街19号的老店。”
“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吃他们家的馄饨,现在有证照更放心了。”专门走10分钟路赶来的老街坊张阿姨说。
市食药监局相关人士坦言,备案制只是权宜之计,经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重新办理临时备案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这意味着,以没有许可、临时备案这种状态从事小型餐饮服务的行为,至多只能维持三年。监管部门也希望藉此倒逼临时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升级”,最终获得食品经营许可。
“放活”好,但缺准入标准
说起梦花街馄饨的“重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去年10月底“复活”的阿大葱油饼。曾经的两家无证照餐饮,最终在社会各界帮助下合法经营,被不少人视为探索“放管服”的一次尝试。
也有一些人对“放活”网红美食表达了不同观点。某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就表示,阿大葱油饼和梦花街馄饨的“放活”已树立了一个标杆,这个标杆让许许多多无证照餐饮经营者都看到了可能,他们也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帮扶指导以及企业的赞助或合作。
怎样的无证照餐饮经营者才具备申请帮扶的资质?具体又能帮扶到什么程度?这些是下一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等迫切需要想清楚的问题。否则,仅有几个“放活”案例,而更多渴望合法经营的无证照餐饮经营者却只能望梅止渴,将是有欠公平的现象。
人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特色餐饮能走到阳光下,不过,一位法律界人士强调,判断能否“走到阳光下”的标准不应当只是“网红”“情怀”,而是要优先考虑那些综合素质强的餐饮提供者,在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口碑、地方特色传承和发展、服务水平等多方面都经得起推敲。
“无证照餐饮背后,有一部分是家庭困难导致的无奈。对于他们,一些政府部门和街道社区有不少帮困措施,但从执法分工来说,监管部门就是依法行政,要是对法律负责,无证无照单位必须关停。所以,面对社会强烈的呼声,我们也一度困惑过。”张芹坦言,监管部门正在努力尝试突破固有的监管思维,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指导和建议,让上海的“放管服”工作做得更到位。